当前位置:主页 > 国内 > 正文

还记得上周在北京举行的盛大表彰么?昭通也有一人,她是吴长碧

2021-07-06 09:45作者:刘洋

继4月19日

  吴长碧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

  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后

  6月28日

  全国“两优一先”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

  南方电网云南昭通彝良供电局职工

  原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第一书记

  驻村工作队队长吴长碧受邀参加表彰大会

  在表彰大会上

  吴长碧同志被授予

  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荣誉称号

  

  

  吴长碧获奖感言

  “我永不会忘记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,忠诚与担当。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,要永远感念党的恩情,坚定不移听党话,矢志不渝跟党走。”

  一起走近吴长碧

  逐梦远山初心在

  √

  驻村2000多个日夜,回家不到10次

  2015年9月,吴长碧响应党的号召,主动前往昭通彝良县位置最偏远、条件最恶劣、贫困程度最深的牛街镇水田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长。在驻村6年的2000多个日夜里,她总共回家不到10次,全身心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事业上,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

  

  

  当时的水田村,海拔高差1800米,村民人均年收入仅1670元,60%的农户未通公路,没有自来水,全村仅有40余名高中生。吴长碧刚上任,村民们对她带着深深的质疑,没有人相信这位柔弱的女书记会坚持下来并带领大家脱贫致富。每天深夜工作回来,她独自守着一栋没有大门、背靠坟山的屋子,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。她一遍遍告诉自己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作为一名南网人,就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,再苦再难也要把心沉下来,融入老百姓,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。

  

  

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

  为了掌握水田村的致贫原因,吴长碧翻过一道道崇山,越过一条条深沟,挨家挨户了解情况。每到一户,她都会拿出小黑板连说带写的一遍遍给大家讲政策、做工作。2016年6月,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关键时刻,村里发现位于水田村最偏远、道路最艰险的道洞小组有几户村民信息未采集。吴长碧深知,如果耽误了他们,就是错过一生。她咬咬牙,一支手电筒,一副拐杖,带上一个当地人,步行7个小时从海拔600多米的河谷爬到1600米的悬崖旁,找到了这几户人家,拍了照,建了档。

  √

  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

  

 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做给群众看

  带着群众干

  水田村有一条沉积多年的河沟,里面垃圾遍地,蚊虫飞舞,臭气熏天。为美化人居环境,吴长碧穿上水鞋,挽起袖子,用手将垃圾捞上来。村民在岸上说:“吴书记,别捞了!你今天捞上来,明天又有人丢下去,结果永远捞不完。”吴长碧只是笑笑,第二天依然这么做。一天、两天、三天……她的手磨破了,双腿长满了荨麻疹,奇痒无比,可她全然不顾。村民们被感动了,有位老党员主动下来帮忙。随着帮忙的人越来越多,整整13天,终于让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溪。

  

  吴长碧常说,扶贫就是居家过日子,就是柴米油盐。在老百姓这里,再小的问题也是大事。驻村以来,只要是老百姓关注的事情,她都会去关注,都会想法设法解决。渐渐地,村里的老百姓开始接受她,信任她。大家饮水困难找她,住房坏了找她,甚至一些陈年旧怨、邻里纠纷都找她,她成了群众的贴心人。

  

  只要吴长碧有号召,大家都愿意无条件的跟她一起干。有一次,在开展农危房改造工作时,因道路塌方,修房的材料无法搬运,村支书出了三四千元也没有人愿意去做,“农危改”工作停滞不前。吴长碧去了,群众一分钱不要,自愿跟随她,冒着雨,沿着湿滑陡峭、连路都没有的山坡,用背篓将1.3万斤材料一步一步挪到了山顶。

  √

  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心上

  

  

  

  2017年底以来,吴长碧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水田村大棚蔬菜基地的建设上。当时村里没钱、村民也没钱,眼看村民致富的希望就要化为泡影,她用自己的工资作抵押,向银行贷款、向亲朋好友借钱,凑了120多万元建成200个蔬菜大棚。南方电网公司知道这一产业后,迅速为水田村捐赠扶贫资金90万元,稳住了水田村的发展。

  

  

  从2018年3月至今,大棚蔬菜销售金额450余万元,有近200个村民在大棚务工,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30多万元。吴长碧说,“南方电网公司是我的娘家人,总在关键时候给予我帮助,每当我给水田老百姓讲起公司时,我都忍不住落泪,水田村的老百姓也都感激南网,感激党”。

  √

  昔日贫困村今日“小康村”

  

  作为一名女同志,这一路走来,吴长碧有太多的困难和艰辛。当面对扶贫初期的冷眼旁观、冷嘲热讽的时候,她无处倾述,只能回到村委会,一头扑倒在自己的卧室嚎啕大哭。当朝夕相处的村民,在离世前仍然念叨自己的名字却无法见上一面的时候,她恨自己精力有限。当超负荷工作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,她也曾想过离开。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她从未丢失过心中的信念,与身边的共产党员一起,携手筑起水田村的小康梦。

  

  

  如今的水田村,到处悬挂着“牢记党恩,不忘党恩”的标语。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竹海,曾经的偏坡陡坎变成了青山绿水、小桥人家,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宜居的“小康村”。

  

  网友:榜样力量

  

  只要党和国家有需要

  只要老百姓有需要

  吴长碧愿意变成一棵树

  永远扎根于人民群众中

  为群众遮风挡雨

  回报养育她的乌蒙大地

  来源丨@昭通日报 微信(ID:ztrbwx)综合丨@云南电网微信(ID:csgyndw)图/文:殷浩钦 朱明芬 赵亮 康绍琦

  审核丨@晶姑娘

  运营总监丨@俺是大笨蛋

  责任编辑丨雷明娟

  校对丨胡远松

  投稿邮箱丨519045426@qq.com

  广告咨询丨0870—3191969

  @昭通日报 微信团队

  

    最近关注

    热点内容

    更多>>